专题报道
【喜迎党代会 启航新征程】大山深处生命守护者——记全省“新时代赣鄱先锋” 大洞乡卫生院医师 洪花
41年,挽回濒危生命100余人,2000余新生命经她的手来到世上,使近百位不孕妇女终圆母亲梦,治愈各种疑难杂症不计其数……41年来,她用自己的满腔热忱,精湛的医术,为缺医少药的山区百姓除疾袪病,排忧解难,把爱心捧给患者,也收获患者一片真心。她就是大洞乡卫生院医生洪花。
立志农村卫生事业
1978年,洪花高中毕业。学习成绩优秀的她,原本打算继续深造,可是那时上大学还需要工农兵推介,而且考虑到村里缺医少药,多少孩子因为麻疹、水痘、脑膜炎等疾病治疗不及时倒在地上抽搐,稍有不慎就落个终生残疾,甚至失去生命,自己的父亲也是因为疾病早早离世。想到这些,她心中油然生起一种使命感,一定要好好学医,用自己的医术守护父老乡亲的健康。
于是,年仅16岁的洪花来到当时的大洞乡卫生院学医,成为当时卫生院最勤奋的学员。两年后,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,成为大洞乡箬田村一名村医。从此,一干就是41年。
为提高业务水平,洪花刻苦钻研,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,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,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、领导请教。堆在她案头的专门书籍撂起来有一尺多高,不管哪里有医疗培训或是考试,无论是自费是公费,她都要参加。洪花至今都印象深刻的是,1987年,她在怀孕后期,临产前一周,还在武宁参加医训班培训,同期的学员都跟她开玩笑,“你不要把孩子生在课堂上。”
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卫生室医生,她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,学习有关医疗卫生知识,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,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,熟练掌握基层卫生室的常见病、多发病诊治技术,熟练诊断处理一些常见病、多发病。工作中,她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、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,一丝不苟地接待诊治每一位病人,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误诊误治。
守护一方百姓健康
洪花没有什么名气,也不是大院名医,但她担得起十里八乡人的信赖和敬重。因为一直以来她都热心肠地守护乡亲的健康,寒来暑往、风霜雨雪,先是步行,后来是骑自行车,再就是坐车,到现在网上看病,她是树立在大洞乡老百姓心中的一座碑,碑不高,但硬得很,不会倒。
1999年深夜,一个风雪交加的深夜,一位名叫明阿琴的产妇即将临产,洪花闻讯后,立即起床,背着药箱,一步三滑,步行三个多小时才到产妇家,此时产妇宫口全开,胎儿下颏先出来,卡在宫口不得出,母子俩命悬一线,按常规要采取剖宫产或是穿颅手术结束分娩,可这里离有条件的医院有七十多里的山路,面临母子生命紧急关头,她顾不上医疗风险,全凭自己学到的知识和平时积累的经验,帮助颏后位矫正复位,终于成功分娩。可是产出的婴儿是苍白型窒息,呼吸心跳全无,怎么办?时间就是生命,洪花顾不上婴儿身上的胎便,立即对他进行人工呼吸,心脏按摩,同时配合针灸等疗法。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,慢慢地新生儿有了生命迹象,慢慢地有了生命力,直到哭声宏亮。洪花硬是从死神手中抢回了幼小的生命。直到此时,她才发现自己嘴巴都吹肿了,连头发里都沾有婴儿的胎便。
箬田村一位叫叶荷花的患者,不幸患上了系统性红斑狼疮,皮肤多处溃烂,腥臭味令人恶心。此时,洪花正是怀孕期间,孕吐严重,每次为她打针看病都要呕吐不止。为了治好叶荷花的病,洪花拜名师、查资料,经常彻夜钻研,最后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,她一天两次上门为患者熬药,并照看她服下,经过五年的努力,终将顽疾治愈。
30多年来,无论寒暑,无论早晚,只要有病人的呼唤,洪花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病人的面前。一天给几十个病人输液,有时候一忙起来就忘了吃饭、睡觉,有时候一出诊就是几天回不了家。因为给病人看病,经常延误吃饭时间,洪花自己也患了胃病,她就说那就是经常看起病起顾不上吃饭饿的。洪花还告诉记者,那些年除夕,她家的年夜饭在午夜11、12点吃都是常有的事。
随着卫生系统体制改革,基层原存条件的限制,洪花受聘于大洞卫生院,她一个人既是中、西医、内、外、妇、儿科临床医生又是护士,特别是产前产后守诊,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,甚至整夜守候在产妇的身边,次日还要按时上班,平时中午没时间休息,全年休息不超过六十天,而且在家休息期间经常有患者呼求,顾不上一家老小,不分白天黑夜、天寒地冻,全心全意地把患者当亲人一样服务。一些慢性病及疑难杂症,她采用中医理疗及西医结合治疗法为患者解除了痛苦。
医者仁心不能改
为了群众就医方便,村里老人突发病症、小孩半夜感冒发烧,洪花总是随叫随到。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,一夜都没能睡上觉,有时刚端上饭碗,吃了一口饭,就被病人叫去,就是大年初一,也没轻闲过,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,曾有人问,这么没日没夜,图的是什么,即没有高的收入,也没有政治地位。她的回答是:“凭一个人的良心、一个医生的道德。”
1991年一个深夜,大洞竹木制品厂一姓董的职工因家庭纠纷被砍了14刀,造成失血性休克,等洪花赶到时,伤者奄奄一息,连手臂血管都塌陷了,没有办法输液。在这危急时刻,洪花灵机一动,切开伤者脚上的静脉血管,一边输液,一边连夜送到有医疗条件的医院输血,才保住了他的性命。
2008年,洪花接诊了一名叫陈细蓉的高龄产妇,因急产加中度贫血,产后大出血,在产妇生死攸关的时刻,她自费为产妇租车,护送她到县医院救治,看到陈细蓉家庭困难,还给予600元的资助。
在洪花办公桌抽屉里,放着一本记帐本,上面记着从医以来的医疗费用的账本,每收到一笔,就划掉一笔。记者看到,还有许多没有划掉,问她至今还有多少医疗费没有收上来。洪花笑笑说,“没统计,应该有一、两万吧,反正我也从来不去催,不还就算了呗。”至于平时对于困难群众,免收手术费、诊疗费,甚至连药费都免收都是常有的事。
近年来,随着洪花的名气增大,不少在外地打工,甚至周边省市县的病人慕名来找洪花看病,有的干脆通过网络沟通看病。由于这些病人一般都是慢性病,需要长期的治疗,于是,洪花就通过邮寄的方式,把药寄到患者手中。从洪花随手翻出一大撂快递单子,邮寄地址有上海、湖北、广东、河北、湖南、浙江全国各地都有。“一年有上千个这件的单子吧。”洪花说。
洪花的付出也得到了父老乡亲的高度认可,乡亲们打心眼里把洪花当成自己的亲人,洪医生只要有个头疼脑热的,乡亲们就买点肉来看她。因为工作的关系,洪花经常一出诊就是几天,家里的几个小孩都是邻居帮照看的。
2013年,洪花到大洞卫生院工作,箬田村60多岁的村民江四连流着眼泪对她说,“你走了我们真不习惯!”正因为与大洞的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血肉亲情,多年来,有数家私立医院想高薪聘请洪花任临床医生,都被她婉言拒绝了。在她的心里,大洞百姓的安康及亲情比金钱更重要。(余慧琳)